推拿
中医妙招
在这里,提醒一下家长们不要忽视小儿日常护理和保健。
下面,我们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预防感冒,增强体质的中医保健方法。
小儿推拿——头面四大手法
分别是: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按揉耳后高骨
功效:有疏风解表之功,对小儿感冒、鼻塞、喷嚏、头痛、发热都有较好效果,经常操作,也可预防感冒。
位置:两眉中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自眉心向额上交替直推至前额发际,称开天门
次数:20~30次
作用:祛风散寒,醒脑,明目
位置: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
次数:20~30次
作用:醒脑,明目,散风寒,止头痛
位置:眉后凹陷处
操作:用两拇指桡侧自眼向耳方向揉转,称揉太阳
次数:20~30次
作用:祛风散寒,明目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揉按,称揉耳后高骨
次数:揉20-30次作用:祛风散寒,发汗解表
小儿膏方
小儿膏方、一人一方,根据小儿不同体质,不同疾病,经过辨证施治后处方用药,用药针对性强。小儿膏方强调合理用药、合理组方,补虚、治病、祛邪兼而有之,达到既能疗疾又能补虚防病,增强体质的目的。
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尤其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形瘦面*、食欲不振,贫血等体虚的患儿宜于调补。
中药药浴—自制中药驱寒包
.11.3
适应症:
反复咳嗽、感冒,慢性鼻炎等患儿,也可用于日常保健,驱散风寒,扶正祛邪,预防感冒。
用法:
煎煮10-20分钟,取药汁洗浴5-10分钟,以微热微汗为度。一周1-2次。
中药药枕
适应症:预防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夜啼。自制中成药——健脾扶正颗粒
中医治疗厌食“以和为贵,以运为健”。脾失健运者治以运脾和胃;脾胃气虚者,治以健脾益气;脾胃阴虚者,治以养胃育阴。脾胃为后天之本,调好脾胃,身体棒。食疗
1
萝卜姜汤
选料
白萝卜
克
姜
5克
冰糖
适量
做法:白萝卜切片,放入锅中,加水,烧开后转小火30分钟左右,煮开,温热喝。功效:白萝卜化痰止咳,生姜驱散风寒。2
山药排骨汤
选料
山药
克
排骨
枸杞子
姜片
盐
克
10克
3片
适量
做法:
山药削皮,切块;排骨切块,锅中倒水,大火烧开,下排骨氽烫后捞出;将排骨、山药、枸杞子、姜片放入汤煲,加水,大火烧开条调小火熬2个小时,加盐调味。
功效:
助消化,敛虚汗,适合宝宝炎症后期恢复。
日常护理
穿衣:
秋季早晚温差大,不可一见降温就加衣太多,早晚适当加衣即可。否则,汗出太多反而容易感冒。对于爱出汗的宝宝,出汗过多更应及时更换内衣或加隔汗巾。出行:
出门戴口罩,选择天气晴朗的时间外出活动,避免人流较大的商场、游乐场等,以空旷的公园、郊区为宜。回家后注意清洗头面,双手。就诊指南
医院
急诊:内科楼1楼儿科急诊诊室(24小时)门诊:门诊楼3楼儿科诊室小儿推拿/专家门诊:内科楼1楼湖湘小儿推拿室输液留观室:内科楼9楼儿科咨询审核
邱晓年周秋涛周燕飞
编审
彭宇
编辑
彭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