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某个村庄里,住着一位年轻人。
他做事严谨,认真,不光是农活做的好,更难得的是,他对这个世界很好奇,闲来无事会用心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规律。
年轻人起都很早,天不亮就要下地干活。在此期间,他发现一个现象:每当公鸡打鸣后,过不了多久太阳就会升起。而且,几乎天天如此,只要那天有太阳。
于是,他非常自信地得出了一个结论:太阳,是公鸡叫出来的。
那时,纸和笔都还没有被发明。他为了记录这伟大的发现,就用刀子把这句话刻在了木板上。
年轻人逐渐变老,临死前,他把儿孙叫到身边,告诉他们大自然的秘密。那些刻满了文字的木板,也和其他农具一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后人把这些木板称为「经典」;把上面的文字称为「古人的智慧」,有时也叫做「生活经验」,或者「家里老人说」。
家里老人说:怀孕时,不能吃羊肉,不然生出的小孩会得羊癫疯。
家里老人说:产妇要坐月子,期间不能洗头,不能洗澡,不能吹风,不能开窗,不然以后会得各种「月子病」。
还说:孩子发烧了,要用被子捂住,出身汗就好了。
还说:皮肤受了伤,不能吃酱油,不然疤痕会变黑。
还说:某某食物不能和某某食物一起吃,不然会中*。
以上这些「老人言」和「经验」,其实都和「太阳是公鸡叫出来的」这句话一样:
荒唐!
谁相信这些荒唐的话,谁的行为就会混乱,谁的生活就会过的很糟糕。
然而现实是,我们身边到处充斥着这样的荒唐,从你一早睡醒打开朋友圈开始。
有句话说,想了解一个人,可以先看他的朋友圈。所以,我看你转发的那些文字,我就知道你为什么过不好。
如何识别这些毫无根据的话,避免交智商税?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得先要明白一件事:
荒唐为什么荒唐?
就从「太阳是公鸡叫出来的」这件事说起。
公鸡叫了,然后太阳出来了。这个「然后」,仅仅指的是时间先后关系。很明显,公鸡叫不叫,太阳出不出来,两者是相互独立的事件,没有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时间先后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
这个逻辑问题就是上面所有荒唐的最核心问题。所以,以后请不要对身边的人说这样的话:
平时叫你月经期间不要洗头,你不听,现在头痛了吧。
怀孕的时候叫你不要乱吃东西,你不听,现在孩子总是感冒,全怪你。
这些话除了伤人外,没有一点积极的用处。
接下来,我们可以初步回答这个问题了:如何避免或少交智商税?
答案就是:在遇到类似粗暴推断的时候,要留一个心眼:这里有因果关系,还是仅仅是时间先后关系?
单用这一条,你就可以分辨出很多低水平的谣言了。比如,你不会轻易相信「某某食物+某某食物一起吃会中*」这样的话了。
你会问了:如何才能说明某个病的确是某种药物或方法治好的呢?
这就要设计一个“对照”。
比如,我想证明A药治疗胃溃疡有效,那我就要设计对照实验。
收集50位患有胃溃疡的患者,把他们随机分为2组。
1号组用A药,2号组用安慰剂(没有药理作用,但样子长的和真药一样)。这种就叫「随机对照试验」。
如果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具体哪组患者用了什么药,这个就是「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为什么要双盲呢?
这样可以排除掉「安慰剂效应」对结果的干扰。如果医生知道哪一组吃的是真药,他可能会有意无意的对那一组更加关心,这种行为也是会影响结果的。
所以,临床试验中,只要有条件能做到双盲的就应该做双盲。
结果出来了,两组的胃溃疡愈合率分别是:
1号组:50%
2号组:60%
数据用统计方法处理后,你会发现,你期待的A药治疗胃溃疡的效果连安慰剂都不如。
换句话说,吃了A药的人,10个胃溃疡治愈5个;如果没有对照,你可能会对这些效果感到非常满意。但是很打脸的是,安慰剂的效果都比A药强。
再说直接点,有些治疗方法,你以为是在帮助人,其实是在害人,还不如不治疗。
西方医学史上,有太多这样血淋淋的例子。正是因为以前吃过亏,所以现代医学在评估一种干预方法是否有价值上,是非常谨慎又谨慎的。
如果你有了这个对照思维,那你就更不容易被「忽悠」了。比如,你不会再轻易相信「偏方治大病」这种*话了。
顺便说一句,上述安慰剂组胃溃疡的愈合率我写60%不是随意编的,事实就是如此:大概60%的消化性溃疡能够自发愈合。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你现在应该明白了。
碎碎念:
其实,有些事情用底层逻辑和常识就可以判断,根本就不需要上升到专业层面来讨论。坦白讲,它还没这个资格。
余周伟点在看和分享,就是最大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