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儿童的心智年龄达到5岁之后,就已经具有了白天及夜间的膀胱控制能力。
你的孩子还在尿床吗?但也有一部分孩子,5岁之后仍然无法控制排尿。
医学上对遗尿的定义为:遗尿指达到膀胱控制能力的年龄后,仍然频繁地自觉或非自觉地把尿排到衣服上或床上。
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DSM-Ⅳ)的诊断标准,>5岁儿童每周夜间不自主排尿2次及以上,并持续3个月即可诊断为遗尿症。
儿童若因疲劳或临睡前饮水过多而偶发的夜间尿床显然不属病态。
据统计大约有16%的5岁儿童有遗尿症,但成人则显然没这么多,只有0.5%~2%,在不经治疗的情况下,遗尿症每年约有15%的自发缓解。
遗尿的孩子需要爱那么,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5岁了,根据上述标准已可诊断为遗尿症时,到底需不需要治疗呢?这其实取决于遗尿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目前认为,儿童夜遗尿虽不会对患儿造成急性伤害,但长期夜间遗尿常常给患儿本身及其家庭带来诸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儿童夜间遗尿肯定会导致床铺潮湿,通常多数儿童在这种状况下仍不能醒来,想想睡在这样潮湿的尿窝窝里该有多难受?
由于儿童遗尿给家庭带来的长期负担,更兼并非所有的家长都能理性明智地对待小儿遗尿,导致父母对孩子态度变差……
国外一项针对遗尿儿童的研究表明,遗尿儿童对自身评价较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保健科的一份调查问卷提示,遗尿儿童较非遗尿儿童常常被人责骂,常常伤害他人,常常生病,无好朋友,不愿帮助他人,学习不用功,认为父母关爱少。
鉴于以上情况,《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建议:儿童遗尿症一经确诊需尽早进行治疗,临床医师和家长切勿采取「观望」态度。
但事实上,目前并没有遗尿症儿童开始治疗的最佳年龄的循证医学证据,《尼尔森(Nelson)儿科学》的观点是患儿在6岁以前应避免积极的治疗。
爸妈才是关键医学上,并非所有医院进行,比如关于儿童遗尿症的基础治疗,关键即在父母。
最重要的是让父母明白,夜间遗尿并不是孩子的过错,杜绝惩罚性的措施,以免影响孩子的心理。
某些夜间遗尿的孩子仅经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调整,症状便可消失。
比如,鼓励孩子白天正常饮水,但睡前2小时不要饮水,也不要进食含水分较多的食品。养成日间规律排尿(每天4~7次)、睡前排尿的好习惯,不要等到尿憋得不行了再去。
当孩子整夜未尿床保持床铺干燥时,可予适当奖励,比如女孩可奖励一朵小红花男孩奖励一个五角星。
荣格产品调理孩子尿床配方:“磷脂、钙、复V、螺、虫草”
中医上面讲“肾司二便”,就是指大小便都受肾气的控制与调节。而有遗尿问题的孩子,多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冷或病后体弱,脾肺气虚致三焦气化不利,肺、脾、肾三经之气不固,膀胱失约而成。也有少数患儿因肝经湿热,疏泄失常,火热内迫,热迫膀胱,膀胱不藏而引起。
要用中医方法治疗小儿遗尿,首先要明确治疗原则——小儿遗尿的治疗原则为温肾固涩。对于体内有实的患儿,要同时疏肝清热。如果体质虚弱的孩子出现遗尿的问题,则要考虑健脾益气的方法。
卵磷脂对机体的保健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对肝脏的保护方面。肝细胞膜是细胞中最容易被攻击的一个部分,磷脂作为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修复损伤的肝细胞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内源性磷脂的合成非常复杂且需要大量能量,在肝细胞受损时,及时补充外源性的磷脂,可以减轻细胞膜的损害,保证细胞膜的连续性。
大脑缺钙易导致神经不稳定,做梦,易醒,磨牙,睡眠质量差。孩子易惊,睡中后脑勺出汗,咬嘴唇,易哭,枕秃,尿床,个矮。
遗尿症是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还没有很完善的时候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联络作用比较差。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口服药进行调理。
维生素B1被称为精神性的维生素,这是因为维生素B1对神经组织和精神状态有良好的影响。
螺旋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胆固醇的特点,并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生理活性物质,是一种理想的纯天然生物活性健康食品。对肝、肾、心脏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强身固本,效果明显。因为肾虚有阴阳之分,需区别用药。很多人用错药,身体越来越差。在所有中药里,只有虫草能阴阳同补,无论寒热皆对症,可说是上天之赐。
虫草还能保护肾小球细胞,帮助受损的肾脏恢复功能,是慢性肾炎不可或缺的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