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弱视性近视性屈光参差(双眼等效球镜相差≥1.00D)患者,我们在门诊时肯定不少见:面对这样的成人,你会发现双眼屈光参差越大者,视疲劳越多(很多的解决方法就是行近视手术以减小双眼的屈光度差别);而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也许会问你:“有什么方法使孩子的双眼的差别改善吗?”这的确是个好问题,如果在儿童成长期,缩小双眼的差距,达到双眼平衡,不就可以减少成年后的屈光参差的视疲劳了吗?我和张钰副教授团队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发现OK镜(角膜塑形镜)可以减小非弱视性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双眼眼轴的差异,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视光学会官方出版物OptometryandVisionScience上。
研究设计:横竖是“3”
回顾性研究,三个节点的眼轴:基线、一年、两年;三个组别:(1)非弱视性近视性屈光参差OK镜组(49人,12.6±2.1(8–16)岁,5.00±1.53Dvs.3.06±1.60D);(2)无屈光参差的近视匹配OK镜组(49人,12.6±2.1(8–16)岁,分别为匹配屈光参差高度数眼组、匹配屈光参差低度数眼组);(3)非弱视性近视性屈光参差框架眼镜组(49人,12.3±2.1(8–16)岁,4.35±1.47Dvs.2.46±1.64D)。
实锤!OK镜确有其效
在非弱视性近视性屈光参差OK镜组:90%儿童(44/49)双眼间眼轴差别减小,两眼中近视度数较小的眼眼轴较另一眼眼轴增长快,其中近视度数较小眼的一年和两年随访眼轴增长中位值分别为0.10mm、0.20mm,近视度数较大的眼眼轴增长中位值分别为0.03mm、0.08mm。
在非弱视性近视性屈光参差框架眼镜组:51%儿童(25/49)双眼眼轴差别增加,22%儿童差别减小(11/49),27%儿童(13/49)保持不变,其中近视度数较小眼的一年和两年随访眼轴增长中位值分别为0.22mm、0.43mm,近视度数较大的眼眼轴增长中位值分别为0.24mm、0.46mm。
在度数匹配的OK镜组,无论是高度数匹配组还是低度数匹配组,其自身双眼间眼轴增长差别不大。其中,两年随访发现:高度数匹配组的眼轴增长慢于低度数匹配组的眼轴增长(右眼:0.16mmvs.0.27mm)。
有趣的思考与探讨
1:为何OK镜能减少双眼间的差别--为何度数较高的眼眼轴增长慢?
作者在文中提及两个可能的解释:(1)度数较高的眼其角膜中周部更陡峭,因而有益增加周边视网膜离焦,从而进一步减缓眼轴增长和近视进展。(2)由于度数较高的眼OK镜治疗区域较小且平坦因而产生了更多的正球差,这与儿童的眼轴增长放缓有关。
2: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减少屈光参差?各种方法的差异在哪里?
文中提及Linetal.给13位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双眼等效球镜度差别1.82±0.73D)的高度数眼使用1%阿托品7~16个月后,发现10位儿童双眼间等效球镜度降低到小于0.50D。虽然1%阿托品效果显著,但是其撤药后的近视反弹作用,视近困难以及其他不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要提及的一点就是单眼使用1%阿托品后,双眼视问题以及度数较低眼的近视控制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相比而言,减少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OK镜是一个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