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家长:数学成绩“拔尖”学生,多半有三个共性,藏都藏不住。
“数语外”作为三大主科,在小学、初中、高中都是主要学习方向,三科都很重要,非要排一个一二三,多数人心中的排名是数学>语文>英语。
首先说英语,作为外来语言,没有语言环境学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教育学者都认为现在我们的中小学生,太重视英语学习了,甚至有些本末倒置,因此很多人主张减少英语分值。
其次是语文,语文作为母语文学,学习除了为了考试成绩学习外,还有传承、发扬的责任感在那摆着,所以必须要重视语文学习,不过语文也正因为是我们母语文学,且有一定的主观题,所以学起来相对容易,即使平时上课不怎么学习,也能考差不多的分数。
从学生学习的主次科目上来看,语文排在三大主科的第二位。
最后是数学,数学是一个需要逻辑思维、学习天赋、数字敏感性的学科,三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所以数学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数学也成了很多学生的弱势学科,在各种考试中,严重拉分。
所以为了学好数学,付出很多的精力,数学从学习时间、付出精力、重视程度上都排在第一位。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数学成绩比较突出呢?
数学成绩“拔尖”学生,多半有三个共性,藏都藏不住
特征一:空间想象能力强
数学成绩优秀的孩子普遍具备轻松构建空间想象的能力。心理学家发现,在婴儿时期,孩子表现出的空间意识很大程度上可以推测出孩子今后的数学能力。
数学学科中,几何图形、立体坐标等知识点都是对空间感有一定的要求。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在我上学的时候,有一位数学学霸是弱视,几乎看不到老师黑板上的板书、习题。但是他却可以通过在脑海中构建平面图形,在大脑意识中想象构建熟悉知识的相关性,从而成功的解答。
特征二:上课的专注程度高
数学是一门非常讲究逻辑性的学科,别的学科前后只是关联度不是很大,缺了一节还能连得上。但数学是所有知识的不断积累,上课如果不认真听,少听了一小节可能就跟不上了。
所以,学习数学需要上课保持高度集中,专注程度非常高的情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保持高度集中是学习的前提,在课堂上跟上老师的思路、课下巩固,可以省去很多补课的时间。高度集中也能增强记忆力,对知识的记忆点更加深刻。
特征三:逻辑思维强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如果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那么这类孩子做事情也会比较有条理。
不仅如此,这类孩子在处理复杂的数学问题时能够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去寻找更为可行的解决方法。
其实数学这个难题,不管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是一个难关。如果你的数学成绩不好,就要尽早找出原因,然后改正。否则等到以后数学会越来越难,到了那个时候再后悔就晚了!
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
1、将数学融入生活
想要孩子能够爱上数学,父母就要懂得将数学融入到生活当中。像是孩子在吃水果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数数,当孩子量身高的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自己长高了多少。将数学生活化的方式能够让孩子在比较轻松的状态中去学习,进一步增加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2、由易到难
当孩子开始了解和接触数学的时候,父母不要急于把孩子往难题上引导。如果一开始孩子接触到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时,他们就容易丧失学习的热情。所以父母要懂得由易到难去引导,让孩子先从数学中得到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他们才愿意不断的深入去学习。
3、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儿童数学、语言、艺术、音乐等全面发展的基础。天才有一个共同点,都有超强的思维能力。”
未来的社会,只有那些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孩子才会更有竞争力。
相反,如果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好,就会显得智力不足。不仅影响数学成绩,还影响各科成绩,甚至影响他以后的工作和事业。
孩子学习不好,可能很久都没有在学习上,获取到什么成就感了。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家长可以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入手,帮助孩子建立数学逻辑概念。
比如带孩子整理玩具,可以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好。让孩子体会同样的东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还可以和他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比较不同分类的优劣。在这个充满乐趣的整理过程中,孩子的逻辑观念能够慢慢建立。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借助游戏绘本的力量,不需要上辅导课,也可以为孩子塑造强大的逻辑思维,孩子在游戏中就能取得显著的进步!
这套《五味太郎思维游戏书》是日本著名的绘本作家五味太郎为孩子设计的逻辑思维启蒙书。书中的游戏从数感、逻辑推理、空间关系……等多个方面,多管齐下,为小朋友的数学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每个游戏设计都童趣满满,生活气十足,孩子爱玩还能提升逻辑能力。
五味太郎是日本家喻户晓的绘本作家,曾出版过多本作品,获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插画奖、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路傍之石奖等众多奖项,在中国也有庞大的粉丝团。
“思维游戏书”里,有哪些思维游戏呢?
这套《五味太郎思维游戏书》一共有5册,分别是:《找一找,变聪明》《数一数,变聪明》《想一想,变聪明》《玩一玩,变聪明》《做一做,变聪明》,总之就是让孩子玩着玩着变聪明就对了。
每册书都有12个游戏,全套5册共包含60个游戏,每册游戏的难易程度相当。为了避免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每册的游戏形式五花八门,同一册书中就有迷宫、比大小、找不同和关键特征、图形分解或合成、逻辑推理……非常丰富,可以提升孩子不同的思维能力。
比如《找一找,变聪明》中,既有找关键特征的游戏,引导小朋友观察物体的关键特征。
又有数字迷宫的游戏,考验小朋友对数字顺序的理解。
还有这种连线题,考验细心和手眼协调能力——别小看细心对数学学习的作用,想想我们小时候因为粗心多少次丢分。
强烈建议拿到这套书的家长们也玩一玩书里的游戏,因为《五味太郎思维游戏书》和咱们国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儿童数学认知的要求,高度契合。
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游戏中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翻开《五味太郎思维游戏书》,你会发现,看起来可爱的游戏其实涵盖了数的概念、集合、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等非常关键的数学能力训练,兼有锻炼观察力、注意力、手眼协调能力等学习能力的内容。
比如,培养孩子数感的:
数感可不是简单的认识数字,而是知道数字包含的“大小”概念。这个游戏需要进行简单的运算。
比如培养孩子空间想象力,经典的盒子游戏,大人也要思考一会儿呢。
还有培养孩子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还考验了孩子对数序的理解。
可以说,所有游戏都以能力塑造为目标。很多游戏,虽然不难,但即使是大人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真的需要稍微花一点时间。
融入生活场景,语言简洁易懂
3~6岁的小朋友,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为了让他们能专注在游戏中,尽可能用简洁的画面代替文字,清楚地告诉小朋友该怎么玩。
比如,下面这个手指散步的游戏。一看到小手,小朋友就知道要怎么做了。
这个游戏训练了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和细心。
低龄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具体而形象的东西,数学却很抽象,五味太郎花了很大精力,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抽象的数学结合起来。
比如小朋友吃甜甜圈的场景,这个游戏既考验了小朋友“数的分类”,又帮助小朋友理解“零”的概念,还能启发家长在生活中照搬这个方法,让小朋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有爱的童书,总有很多精心设计的有爱细节。如果平时很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会在生活中为孩子设计些小游戏,那么这套书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现在小店做活动,五味太郎经典套装限时特价,只要.9元,点击下方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