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又被称作“懒”眼,是一种视觉系统发育异常的疾病。它通常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即0至5岁这一阶段内出现。该病症由异常的视觉经验引发,可能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受损,即便佩戴矫正眼镜,视力也难以达到相应年龄段的标准下限。此外,患者双眼视力在视力表上的差距可能达到2行或以上。问:“只有小孩子才会得弱视吗?”答:实际上,弱视主要影响处于视觉发育期的小娃娃。虽然在门诊中,偶尔也会遇到二三十岁的成年人因视力问题前来就诊并被确诊为弱视,但这些成年人的弱视并非由于长时间使用手机或电脑所致。他们从小就患有弱视,可能未曾接受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从而延续至成年。
弱视的症状:弱视最显著的表现是视力受损,然而,由于许多弱视患儿年纪尚幼,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常常被粗心的家长忽视。弱视不仅影响视力,还常常伴随着空间立体感的辨识障碍,甚至可能引发所谓的“拥挤效应”——即单独一个字能够看清,但一排字却变得模糊不清,尤其在阅读时表现尤为明显。
据统计,我国三亿儿童中约有万名弱视患者。视力问题带来的困扰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严重阻碍了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弱视的类型:弱视的成因多样,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斜视性弱视:这类患者通常患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由于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相差超过50D或柱镜相差00D,导致屈光度数较高的眼睛形成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均出现弱视,常见于未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者,且双眼矫正视力相近或相等。这种类型主要见于高度远视或散光。形觉剥夺性弱视:由于屈光间质混浊、上睑下垂遮挡瞳孔或不适当地遮盖等原因导致的弱视。
确诊弱视需满足多项条件:在常规体检中若发现孩子眼睛可能存在问题,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前往眼科门诊或视光中心进行深入检查。弱视的确诊并非仅依据视力改变,还需满足多项条件。
首先,必须确保弱视患者的眼部结构无器质性病变,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系统排查。
其次,需积极探寻与弱视相关的危险因素,诊断过程不能仅凭视力检测结果。
最后,对于3至7岁的儿童,诊断弱视时不能简单地以视力低于9为标准,而应参考相应年龄的视力正常值下限。例如,3至5岁儿童的视力正常值下限为5,6岁及以上的则为7。
总之,若在儿保或幼儿园体检中发现孩子眼睛可能存在问题,务必进行进一步的专业检查。华西专家指出,一旦发现孩子患有弱视,应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针对家长询问的关于鱼肝油对眼睛的好处,专家解释道,弱视的诊断具有排他性,能够通过详尽的检查和临床表现来找出具体病因。虽然鱼肝油对某些眼部问题有益,但对于导致弱视的具体病因,其作用则有待商榷。同时,专家也提醒家长,根据儿保周期要求,孩子仍需补充维生素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