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里走出4名大学生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袁明慧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记者走进德州市慈善事业发展中心未成年人保护部(原德州市儿童福利院),庆祝“六一”醒目的装饰映入眼帘,院中整洁干净,孩子们笑声爽朗,你一言、我一语,正在欢乐嬉戏。
这是一群由福利院集中供养的天真儿童,他们有的残疾、有的是孤儿、有的曾被抛弃……但在福利院这个“大家庭”里,他们正在向上向善地成长。
曾两次被抛弃依然不甘于平凡
在德州市儿童福利院里,有的孩子在上小学,有的已经成人,有的考上了军校,还有的已在享受大学时光,他们都在过着常人一样的生活,然而他们可能都有一段难忘的过往……
今年上大二的佳佳(化名)从小被亲生父母遗弃,后被收养。年,这个收养家庭因经济困难再次放弃了她,当时上初三的佳佳仿佛受到了致命打击。
收养家庭将佳佳送回到德州市儿童福利院,在这个陌生环境里,身边是不熟悉的人和事物,幼时的坎坷经历,加上被再次抛弃的心理创伤,让正处青春期的她排斥、自卑、叛逆甚至抑郁。
刚来的半年多时间里,佳佳十分不愿与人交流,她用斜刘海遮住了弱视的眼睛,更不敢直视他人说话。
渐渐地,在福利院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和心理辅导下,上高二的佳佳逐渐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变得越来越开朗。看到福利院工作人员对她的关心关爱,佳佳也在这里找寻到了归属感和安全感,不甘于平凡的她给自己定下考大学的目标,为此拼尽全力学习,最终考上一所农业本科院校。
现在的佳佳已经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和当初的她判若两人。每年寒暑假,她还会辅导福利院其他小朋友的文化课。在她看来,这里的工作人员就是她的亲人,她时常与“家里”保持联系,还跟随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文明交通劝导、宣传环保知识等志愿活动,她想通过这种方式回报社会。
这里是温暖“大家庭”已培养出4名大学生
福利院对于这群孩子们来说,犹如温暖的“大家庭”,有小伙伴和工作人员的陪伴让他们不再感觉孤单。德州市儿童福利院也逐渐培养出一些优秀青年,截至目前,该院已经培养出4名优秀大学生,还有人考入军校,现已被保研。
这些在福利院里走出来的孩子们,他们的童年或许遭遇不幸,但在福利院这个大家庭里,依然能够顽强生长,向上向善。如今正在社会上发光发彩。
记者了解到,德州市儿童福利院成立于年,主要承担城市中无依无靠的孤残儿童和打拐、弃婴儿童的集中供养、医疗、护理、康复、特教等任务。福利院内的儿童主要分为事实无人抚养、孤儿、打拐儿童、弃婴四种类别。
这些孩子们的心灵普遍弱小、敏感,对于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工作人员来说,沟通方式至关重要,他们说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微表情都要考虑再三,谨慎抉择,否则不经意间就可能会伤害到这些孩子。
面对学习基础差,出现厌学、自暴自弃的孩子,工作人员从不过多批评,而是积极与他们沟通,给予他们鼓励,尊重他们的意愿,寻找适合他们的学校,争取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去年是接收儿童最多的一年,而且每个孩子都处在叛逆期,与年龄较小的孩子相比,他们表现出的各种问题更激烈一些。有的孩子排斥进入福利院,由心理上的不接受进而导致身体不适。”市儿童福利院儿童部主任安增莉及
时联系心理辅导志愿者,和专业人士一起给予孩子心理安抚引导。
耐心沟通之余,安医院就医,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安增莉告诉记者,如今这些孩子已适应福利院的生活,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相处得都很融洽。身为他们的“监护人”,安增莉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织牢兜底“保护网”让孤残儿童茁壮成长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特别是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群体。针对各类儿童的不同情况,德州市儿童福利院从生活保障、教育助学、救助康复等方面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爱心市民和企业为福利院儿童送来关怀与温暖,带来健康和节日祝福,越来越多的爱心在福利院汇聚,越来越多的人用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