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一两年的光景,屈光筛查就在幼儿和中小学生体检中普及了,甚至出生后几个月的孩子也都开始筛查屈光了。
婴儿屈光筛查有些家长搞不清视力和屈光的差别。
“视力”好理解,就是看清晰的能力。是用视力表查出来的看东西清晰度的值。一般小数法视力是零点几(对应到5分法,则是4点几、5.0);
视力筛查“屈光”是个光的空间传播概念,稍微抽象一点。
屈光指的是光在眼睛里的折射方式;
屈光力就是光在眼睛里的折射程度、折射力度;
屈光度,你可以理解为眼睛的度数。是自己眼睛与正常眼睛之间的屈光力度的差值,专业术语叫作屈光不正值。
我们说的屈光度存在书面和口头两种表达方式。书面上屈光度一般是几D或者零点几D,如1.50D;口头上一般是几十、几百度,如书面上的1.50D就是口头上的“度”。
“度”就意味着这只眼距离正常眼(0度)之间有度的屈光力度差距。+1.50D就是度远视,意味着这只眼相比正常眼还缺少度的屈光力;-1.50D就是度近视,意味着这只眼比正常眼多出来度的屈光力。
了解了视力和屈光的区别,我们再看视力筛查和屈光筛查。
屈光筛查普及之前的儿童眼科体检,主要查的就是视力(这里暂不讨论新生儿眼科检查)。视力检查流程稍不严谨、检查中孩子稍稍作弊、检查标准稍不统一,就会使很多近视和弱视孩子漏筛。漏筛的结果,就是等真正查出来问题的那一刻、多数会错失最佳干预时机,留给家长孩子和家庭加倍的近视控制和弱视治疗负担——那些早年视力检查一直正常、突然查出来一只眼是中高度远视、中重度弱视、中高度近视、大散光的案例,在眼科并不少见。
屈光筛查屈光筛查的目的,是查出来度数比较高的近视、远视、散光眼,还有屈光参差。筛出这些问题后,做进一步检查,之后该配镜的配镜、该防控的防控、该遮盖的遮盖、该训练的训练。
字数限制,这篇只做个铺垫,后面我想讲的是屈光筛查的副作用——“远视储备焦虑”。很快就会更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