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编剧全勇先:故事源于真实事件 所以震撼
《悬崖》编剧全勇先:故事源于真实事件 所以震撼
Time 2015-09-11 13:21:12 情感驿站
星座男女
全勇先和他的爱犬。
哈尔滨新闻记者 于秋莹
《悬崖》是2012年新年四大卫视的开年大戏。因为是写哈尔滨的抗日故事,所以,格外引起我市观众的注意。
该剧的编剧是全勇先,曾在佳木斯的《三江晚报》工作过,据他自述,出生在伊春,5岁前到的佳木斯,在《三江晚报》做过社会热点和*法记者,亦做过副刊编辑,其间写过小说,2001年北漂到北京当了自由作家,现在北京已置办了别墅级别的豪宅,可谓成功的商业编剧。
记者利用微博私信成功约访到全勇先,采访他在周三的深夜。
新晚周刊:《悬崖》讲述的是真实的历史故事吗?
全勇先:《悬崖》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都是真实的,剧里面所涉及的某年某月某日,都是真实的日历,当天发生的大事也是真实的,但人物故事都是我虚构的。
新晚周刊:为什么要写这么一部戏?
全勇先:我创作这部戏之前,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冲动缘于我对历史真实的向往。我要把当年自己埋在厚厚的资料堆中追寻历史真迹时的那种感动,传达给观众。
从前我一直生活在黑龙江,多年来对满洲国时期的历史素材非常感兴趣。当年的腥风血雨,残酷和悲壮屡屡让我震撼。这些震撼来自于真实,来自于史料中那些貌似无心,却掷地有声的对真相的描述。而我们现在所有关于东北的影视和小说作品,大都是虚假的,造作的。一部分缘于僵硬的历史观,一部分缘于作者对那个时代的不了解。我要写一部特殊背景下的情感故事。写一部以人性的真实为出发点的谍战故事。
记者:你认为的真实是什么?
全勇先:以往我们一涉及到谍战戏的创作,就仿佛进入了谍战系统,里面的人因为缺少人性的基础而苍白无力。事件波澜起伏,而人物千篇一律。事实无论他们有多了不起,他们也是有着人类普遍情感的英雄,而不是超人。无论事件,每个人的情感和行为,都要有深刻的逻辑和行为依据。谍战也有谍战的逻辑。飞檐走壁,使双枪,玩飞刀,满嘴吐钉子。一有危险,主人公永远能顺着下水道逃走的谍战戏已经令人作呕。针对目前谍战戏制作低劣,胡编乱造,我试图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解读当年东北的十四年沉重的历史。我查阅了上千万字的资料,尽量还原当时满洲国时期,东北人,东北社会的真实状态。本剧中所有的细节,资料,满洲国警察机构,宪兵,保安局各科室配制,均尊重历史事实。关于乌苏里虎计划,民生团事件,以及共产国际特科,放火团都是有充分的史料依据。力图还原当时的时代和社会氛围。我想做一部真实的,深刻的,有人性基础的,有情怀的,带着饱满情感的谍战戏。
记者:你塑造的剧中人物与其它谍战剧差别在哪?
全勇先:无论片中任何一个角色,首先是人。他们做事都要有充分的心理依据。所有的人物,都是立体的,复杂的。对我们讲述者来说,无所谓善恶与对错。这样的评判让观众去做。这方面,我们有理由保持沉默,做到叙述者先把自己隐藏起来。
摒弃从前意义上的好人与坏人,邪恶与善良。尽量去恢复那个史诗般时代的画卷。至少,在五十年后,我们回头看起来,不会因为它站在一个偏狭的历史观上而遭到后人的诟病。这个故事,我们创作者要站在更客观,更公正的视角上去讲述。对那些满洲国的警察,对那些各为其主的日本人,对那些痛恨斯大林暴*而去参加行剌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我们亦要客观地描述。不丑化,不歪曲,我们更多的时候,是个冷静的描述者,就仿佛小说创作中的零度状态。我们一定要从偏狭的民族主义,短视的历史观中清醒过来。只要摆正态度,观众才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拍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想着这样的标准:将来这个片子可以拿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甚至美国和欧洲去放,亦不会在意识形态上受到观众们的排斥。我们不要带着仇恨和偏见去讲这个故事,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视点,历史观,明显高于那些同类题材的电视剧,我们保持公正,同时又不去触及广电总局的那条红线,就不会有审查通过上的麻烦。这是我们这个剧与众不同的地方。高彬、刘魁和那些日本*官和*客亦有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人格。这些人物里不应该有太脏的人,太下流的人。龌龃的境界与低俗的思维方式,会让观众感觉到低级和不可爱。就好比观众会对盗亦有道的乱世枭雄产生敬仰,也不会对下作的,鸡鸣狗盗之徒分一点尊重。
本文地址: